临翔网
临翔网
临翔网
29载深山坚守,他从黄老师变成“全能老爹”
从泥巴墙教室到智能白板,58岁的黄再明已在蚂蚁堆乡一水小学坚守了29年。他见证着山区教育的变迁,也用37年教龄书写着“师者”的担当。教师节来临,让我们走近这位把青春与热爱都献给大山孩子的乡村教师,聆听他与28个孩子的守望故事。在层峦叠嶂的大山深处,一水小学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所山区小学占地约2亩,目前有三个年级、三名老师,共28名学生。1988年,黄再明老师第一次踏上讲台,开启了他长达37年的教育生涯,其中29年的光阴都奉献给了一水村小学。29年的坚守,问及原因,黄老师笑着回答:“我是一水人,我爱我的家乡,爱我的一水村,我想把我的知识和能力贡献给我的家乡。正因为我知道深山的艰苦,我更深知这里孩子读书的辛苦,所以我要一直在这里陪孩子们长大。”对于乡村小学的学生来说,黄老师既是数学老师,也是体育老师和音乐老师,更是他们的“全能老爹”。除了教书,他还要操心孩子们的午餐、关心路途遥远学生的安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们。学生石宝雯骄傲地说:“我们平常都叫他老爹,他就像爷爷一样照顾我们,叫我们好好学习。”学生张玉林也满脸自豪:“黄老师教了我三年,上课的时候他很严厉,下课后就变得特别和蔼,和我们一起玩篮球,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学前班的代课老师杨盆蕾,曾是黄老师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回到母校,成为了黄老师的同事。谈及黄老师,杨盆蕾充满了敬佩:“我一入学,黄老师既是我的班主任又是数学老师。他不仅教会我知识,还教会了我很多生活上的东西和行为习惯。黄老师有很多机会到其他地方教书,但他都没有去,他想为家乡教育做贡献,这个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所以我回到了这里。”从最初的泥巴墙教室到如今翻新的校舍,从满是灰尘的粉笔黑板到干净的智能电子白板,从崎岖的山路到修通的水泥路,黄老师见证了山区教育一点一滴的改善。变化的只是条件,不变的是他和同事们扎根山区、潜心育人的初心,共同守护着这28个孩子的梦想。然而,一水小学目前仅有28名学生,新生源也不足,未来,一水小学或将面临并校的情况。谈及此问题,黄老师看着学校面露不舍,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间教室,都留下了他与学生共同奋斗的痕迹。但为了孩子们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黄老师依然表示理解与支持:“未来,我会一如既往地做好教学工作,把我的余热贡献给学生。”山间,书声琅琅,黄再明即将迎来他在一水小学的第29个教师节。三十七年如一日,他用粉笔染白了自己的双鬓,用坚守为一代代山里孩子描画了未来的轮廓。他们是中国千千万万乡村教师的缩影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不平凡的坚守诠释着“师者”二字最动人的含义(陈欣蕊  何廷耀  梅新强  易思敏)
好果等出来!蚂蚁堆乡守护临沧坚果“最佳成熟期”
进入九月临翔区各地种植的坚果已经是果实累累蚂蚁堆乡的乡村两级干部正穿梭于农户种植的坚果林中全力守护一颗坚果的“最佳成熟期”“老乡,你看,抢青的坚果成熟度还不够,价格自然就低……”连日来,蚂蚁堆乡工作人员都在各村寨的坚果种植地里忙碌着科普“抢青”的危害。通过讲座、发放资料、现场切果解说等形式,向种植户普及科学采收知识,详细讲解坚果成熟判断标准,手把手教农户识别成熟果。△上图两种状态均未达到最佳成熟期△上图状态为最佳成熟期可以采摘这支特殊的宣传队伍由蚂蚁堆乡在今年8月初组建,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宣传引导,把“抢青”的危害和规范采收的知识向种植户讲清楚,守好临沧坚果的品质。为什么抢青有危害?怎么判断坚果成熟度?面对记者的疑惑,蚂蚁堆乡临沧坚果专班技术员杨伟现场摘下一粒看起来已经成熟的果子切开展示,记者看到,提前采收的坚果内果皮未完全转为深褐色,果壳不硬、果仁不饱满。杨伟介绍,未到成熟度就采摘的坚果果仁瘪、油分少、口感差,出仁率比正常采收低10%-20%,种植户卖不上好价钱,还会严重影响后续加工和市场竞争力,损害的是每一位种植户的长期利益。在宣传普及工作开展中,蚂蚁堆乡坚果专业合作社也充分发力,一方面督促指导社员严守采收时间,提前劝导有抢青意向的社员;另一方面对提前收购、压价抢购等扰乱市场的行为采取劝返、警示教育等措施,维护公平购销环境,还推行“分级收购”机制,按鲜果综合不良率科学分级、“优质优价”,激励种植户提升管理水平。“以前也有种植户抢青,结果果实口感差,果商不爱收,现在我们等到白露后再采,果实的品质好了,价格也上来了,给我们种植户带来更多更大的收益。”蚂蚁堆乡坚果种植户陈继会表示。据统计,2025年,蚂蚁堆乡种植临沧坚果6.1万亩,产量1491.4吨(去青皮后鲜果),产值2863万元,预计今年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25%。蚂蚁堆乡将继续宣传“好果等出来”,共同守好临沧坚果的好“钱景”。坚果抢青采摘看似抢了时间实则丢了“身价”稳住时间,等待成熟才能赢得好“钱”景守好临沧坚果的金字招牌(杨滢铢   王子旖)
临翔区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收听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临翔区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收听收看大会现场直播,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铭记伟大历史胜利,凝聚正义和平力量。区委常委、区人大常委会、区人民政府、区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区人民法院院长、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区其他处级领导干部,以及区委各部委、区直国家机关各办局、企事业单位党政主要领导等一同收看大会盛况。在纪念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习近平号召,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新时代新征程,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阅兵开始,与会人员全神贯注凝视屏幕,画面中的钢铁洪流、巍巍之阵,让大家心潮澎湃、备感振奋,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威武的阅兵催人奋进,一定要牢记胜利来之不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努力拼搏奋斗,齐心协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爱国情怀和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临翔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奋力谱写好中国梦的临翔篇章。(易思敏   何廷耀)
安逸了!章驮乡巧用无人机“慧”种地
近日,章驮乡产业发展和技术服务中心联合云南省云县幸福糖业有限公司,采用无人机“飞防”技术,为户远村、邦福村、龙平村连片种植的3000亩甘蔗地实施了一场特别的“营养加餐”。一架架无人机穿梭在蔗田上空,将精准的养分和防护直接送达甘蔗叶片,让传统农活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湿热环境容易引发多种病虫害。为确保甘蔗健康生长和糖分有效积累,章驮乡抢抓农时开展规模化统防统治。与传统人工作业相比,无人机“飞防”展现出显著优势:它不仅轻松应对坡地、平地等不同地形,作业效率也大幅提高,更通过精准施药,减少农药用量,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实现了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在户远村成片的蔗田上空,无人机在技术员的熟练操控下有序作业。喷洒的药剂中既有杀虫杀菌成分,又含增产营养元素,真正实现“一喷多效、控害提质”。据了解,每架单机日均作业面积可达120亩,效率达传统人力的50倍,不仅极大缓解农忙时节劳动力紧张问题,也显著降低了作业人员接触农药的风险。更让农户暖心的是,本次“飞防”服务采用“糖厂补贴+农户自付”的惠民机制:每亩45元的总费用中,糖厂主动承担25元,农户仅需投入20元即可享受全程专业化防控服务。这不仅帮农户省下了买药钱、减少了人工投入,更让甘蔗产量有了实打实的保障。章驮乡将以此次“飞防”合作作为新起点,将“空中管家”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多蔗田,进一步引导蔗农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通过持续扩大无人机植保、水肥一体化等智慧农业技术应用覆盖面,加速推动传统蔗业向“技术驱动、智慧管理”转型,让更多蔗农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红利,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新质生产力,让这份甜蜜事业更加坚实、更有奔头。(陈文涣   罗燕波)
七夕来袭,临翔军警青年开启心动之旅
 8月29日,相约七夕·缘聚临翔——临翔区2025年军警专场青年联谊活动在智德鸿昌(云南)科技有限公司温馨举行。活动由群团联盟联合市总工会、区人武部举办,来自全区各级党政机关及其派出机构、企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和在临创业的单身男女青年齐聚一堂,共度美好时光。活动在温馨愉快的氛围中拉开帷幕。活动主办方向在场的青年朋友们表达了节日的诚挚祝福,鼓励青年们敞开心扉,积极寻觅知音。“破冰活动”中的“名字接龙”游戏,迅速消除了青年们初见的拘谨,现场笑声阵阵,气氛瞬间活跃起来。随后的“游戏互动”环节更是精彩纷呈。“桃花朵朵开”考验了大家的反应速度和团队协作,欢呼声、笑语声此起彼伏;“幸福爆爆爆”中,男女嘉宾默契配合,努力挤爆气球,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同舟共济”则需要男女嘉宾紧密配合,在一次次对折的报纸上展现彼此的信任与协作精神;“爱的寻找”环节,男嘉宾蒙眼在女嘉宾声音的指引下前行,小心翼翼又充满期待,最终成功送达的玫瑰花不仅代表着游戏的胜利,更是一份美好心意的传递。游戏间隙,青年们自由组合,品尝着主办方精心准备的茶点,进一步放松交谈,加深彼此的印象。“今天的活动,给我们创造了认识新朋友的机会,组织得很好,氛围也很好。”男嘉宾黄显涛说道。此次青年联谊活动是临翔区落实关心关爱青年职工、为广大青年办实事的具体举措,有效拓宽了区内青年军警人员的交友渠道,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了和谐温馨、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为“临沧兵”扎根临沧、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条件。(李德婵)
临翔网
主办:临沧市临翔区融媒体中心 备案证编号: 滇ICP备20003619号-2
业务电话:0883-2124444 邮箱:lxqwxb@vip.163.com
技术支持:临沧指尖科技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高版本浏览器 1920*1080 分辨率浏览本站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3-2166326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83-2166326,举报邮箱:lxq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