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16年4月1日 下午1:30:19 星期五
当前位置:新闻 > 乡镇动态 >  正文乡镇动态

平村乡: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澜沧江畔绚丽绽放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3日 来源:临翔网 作者:邱泽凤     点击:   
  近年来,临翔区平村乡永平村银盘新村以民族团结进步为抓手,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族工作主线,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思想。2022年以来,依托“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银盘新村在改善和保障民生、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文旅融合、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作出示范,逐步建设成为了组织完善、功能齐全、管理有序、服务优良、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
 
 
  为进一步改善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平村乡深化民族团结示范创建,积极申报银盘新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项目,以绿美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村庄绿化、美化改造提升。2022年来,共栽植火焰木、三角梅、灌木、木春菊等绿化植物30000余株,4000余平方米空地重现生机;4公里青砖铺设的人行步道、错落有致的凉亭,成为了村民茶余饭后休闲纳凉的好去处;150盏带有民族风情的路灯,照亮了群众回家的“幸福路”。在党支部引领带动下,267户居民积极响应,纷纷开辟出房前屋后的空地,打造成“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庭院微景观”。如今的银盘新村,绿意盎然遍地展生机,目之所及处处皆是风景。
 
 
  美好家园建设稳步推进,产业兴旺迈出新步伐。2022年,临翔区首个坚果加工厂在永平村投产运行,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解决了坚果种植户销路难的问题,每吨可以实现增收5200元左右。采取“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朝天椒、工业椒等种植产业,目前已种植朝天椒300余亩,工业椒500余亩,预计产生经济效益800余万元;依托沪滇协作项目,永平村朝天椒加工中心项目花落银盘新村,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推动朝天椒粗放生产向精细加工转变,还将为沿河订单果蔬种植产业搭建冷储加工链,极大带动沿河订单果蔬业发展。
 
 
  平村乡热区资源丰富,永平村党总支把准机会,积极融入全市肉牛产业“百千万”工程产业链,加大肉牛养殖扶持及培训力度,积极协调当地信用社为养殖户提供养殖贷款,鼓励发展肉牛养殖。
 
  银盘新村村民李子清抓住机会向农村信用社申请到了240万元的养殖贷款,谈起肉牛养殖,他满怀信心地说道:“发展肉牛有资金、养殖培训教技术,我家要力争3年后养殖规模达到300头”。与此同时,乡政府及村委会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拟计划在银盘新村新建6000平方米的肉牛养殖场,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扩大村集体经济增收,有效带动群众就近务工,实现“千头村”目标。
 
 
  不止“富口袋”更要“富脑袋”,银盘新村党支部依托3+N专家人才帮扶机制,开展各类技能培训60余场次,107余名群众获得新型职业农民技术职称证书,成为了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土专家”“田秀才”。“绿色工业”在银盘新村悄然崛起,产业兴旺的势头日趋强劲,“日子富裕了,生活环境变好了,大家的心更齐了,各族群众正并肩向着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永平村党总支书记陈子梅表示。
 
 
  2022年以来,平村乡依托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优势,开创红色爱国教育研学体验路线。银盘新村作为党建引领示范村被纳入旅游路线,接待游客共计160余场次30000余人次,各单位、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党支部瞅准机会,召开户主会集思广益,鼓励庭院环境好、手艺好、农土特产多的农户利用自家庭院开办“傣宴”“彝宴”“五红宴”“红菌小院”“醉美小院”等,发展乡村旅游,土鸡蛋、小红花生、大红菌、坚果等特色农土特产品深受游客喜爱,带动周边群众增收10万余元。
 
 
  依托基础设施条件好、少数民族聚居地等优势,银盘新村被作为平村乡“傣历1385文化旅游周”“火把节”“节庆文艺汇演”等活动举办地,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体验民俗风情,“平村五红”“香堂彝族”“秧陶西嫁”等属于平村独有的特色美食、民俗、故事为更多人所熟知。银盘新村还成立了由20人组成的宣讲团、文艺表演队,组织创作了一批《象脚鼓舞》《平村歌调》《肖源县长在平村》等文艺作品,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寓教于乐的方式,向群众宣传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坚定了广大搬迁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一簇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正在澜沧江畔的银盘新村绚丽绽放。

作者:邱泽凤
辑:杨滢铢
编审:付天美
责编:赵菁菁  
总编:杨中美
投稿邮箱:lxqwx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