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雨季来临,各类野生菌进入生长和交易旺季。为有效防范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临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立足职能,主动作为,“三向发力”全力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
线上矩阵精准推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监管工作群、商户联系群等线上平台,高频次、多轮次转发野生菌中毒防控预警公告、毒菌辨识图谱、食用安全提示及应急处置知识。制作发布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科普宣传册和宣传图,重点解析致命鹅膏菌等常见剧毒菌种的“戴帽、系裙、穿鞋”等典型特征和“生虫无毒”“银针试毒不可靠”等民间辨识误区。组织辖区内餐饮单位、农贸市场经营户线上学习,确保关键从业人员知风险、懂防范。 线下阵地多点开花。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农贸市场、餐饮集中街区、大型商超、乡镇集市等人流密集场所,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海报、发放《预防野生菌中毒告知书》和《野生食用菌安全消费提示》等宣传资料进行“面对面”宣传。在重点农贸市场设立固定宣传咨询点,现场展示常见毒菌模型或图片,向消费者和摊贩讲解安全选购、加工食用要点。乡镇市场监管所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教,推动防控知识进村入户,采取本土化传播策略,运用方言顺口溜解读《预防野生菌中毒基本常识》,确保宣传触角延伸至最基层。 重点对象强化教育。针对餐饮服务单位,单位食堂、农村集体聚餐承办者,召开专题培训会或上门指导,强调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不加工不熟悉野生菌”“沸水煮漂、留样备查”等安全规范,严禁学校食堂、工地食堂、养老机构食堂、会议用餐等群体性聚餐单位加工食用野生菌。要求餐饮单位在菜单显著位置标注野生菌风险提示。 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大对农贸市场、临时野生菌交易点的巡查频次和力度。督促市场开办方落实管理责任,设立“野生菌安全提示牌”,要求入场销售野生菌的摊贩必须对所售菌类有基本辨识能力,拒绝来源不明、无法辨识的野生菌入场销售。探索试行菌样留痕管理,鼓励摊贩对特殊或风险较高菌种拍照留存,以便追溯。 紧盯餐饮加工关。对餐饮服务单位进行全覆盖式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其是否严格落实采购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是否建立野生菌采购台账,是否留存供货方资质和野生菌样品。检查加工过程是否规范,是否充分加热煮熟煮透、避免凉拌生食、避免混炒,是否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每份留样不少于125克,冷藏保存48小时以上等,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加工、销售有毒或不熟悉野生菌的行为,依法严厉查处。 规范网络经营关。加强对网络平台销售野生菌行为的监测和监管,督促平台落实审核责任,要求商家在显著位置标注风险提示和食用禁忌,严禁销售不明品种或国家禁止食用的野生菌。 畅通信息渠道。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热线畅通。密切与卫健部门、医疗机构信息沟通,建立野生菌中毒事件信息快速通报机制,确保一旦发生疑似中毒事件,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情况、介入处置。 强化应急协同。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明确内部职责分工和响应流程。与卫健部门协同,确保医疗机构对野生菌中毒患者能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开通绿色通道。及时向公众发布风险预警和消费提示,回应社会关切。 下步,临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持续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引导,严格细致的市场巡查监管,以及高效协同的应急准备,努力将野生菌中毒风险降至最低,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为营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贡献市场监管力量。(杨 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