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网
临翔网
临翔网
临翔区:传承非遗 守护民族记忆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9日,市、区文旅局在临翔区南美乡南美村启动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让拉祜族非遗项目和那些用生命守护文化根脉的传承人,走进大众视野,开启了一段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篇章。南美乡地处临翔区西南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为拉祜族文化的生根发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拉祜族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他们的文化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每一项非遗技艺的传承,都离不开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临翔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杨锦雯介绍:“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临翔区将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今天我们在南美乡南美村文物现场点团山河木桥及磨刀河桥遗址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启动仪式,全面展示南美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南美乡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22项。”拉祜族服饰制作技艺是省级非遗项目,也是拉祜族文化最生动的表达。在南美乡,74岁的罗娜茶是远近闻名的“服饰大师”,指尖上的省级非遗传承人。她的双手布满老茧,却能将普通的棉麻布料化作精美的艺术品。从10多岁起,罗娜茶就跟着祖母学习纺织、刺绣,五十余年间,她将拉祜族服饰的每一个细节都刻进了骨子里。黑色底布上跳跃的红绿色条纹,衣襟处盘绕的银线图腾,这些看似简单的装饰,在她手中都有独特的寓意——比如三角形代表山峰,波浪纹象征河流,每一针都诉说着拉祜族迁徙的历史。临沧市摄影家协会李毓章老师说:“每次来南美采访,都有很多收获,大家被拉祜族文化深深吸引,一起借助相机拍摄,帮助记录非遗文化传承背后的感人故事。”在非遗宣传展板前,68岁的木掌楼营造技艺省级传承人罗开发耐心地向年轻人讲解木掌楼的奥秘,眼神中满是对技艺传承的渴望。南美拉祜族木掌楼营造技艺承载着拉祜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我年轻时参与建盖木掌楼,全寨人齐心协力,喊着号子,一天就能立起一座楼。但如今,钢筋水泥的楼房逐渐取代木掌楼,愿意学习这一技艺的年轻人寥寥无几。”罗开发说,“我希望多培养几个学徒,把建盖木掌楼技艺传承下去。”此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非遗项目展示区热闹非凡,覆盖民俗、传统技艺、传统音乐、民间文学等多个领域。这些非遗项目充分展现了拉祜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在木桥遗址,南美村民重现了“南美拉祜族搭桥节”场景,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非遗歌舞乐展演露天舞台上,拉祜族同胞身着盛装,用欢快的芦笙舞、悠扬的歌声,演绎着拉祜族的历史与生活,赢得台下阵阵掌声。互动体验环节中,游客们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亲手参与拉祜族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沉浸式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当地拉祜群众也意识到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性,表示要共同守护民族记忆。罗开发说:“我到学校给学生讲解建盖木掌楼技艺,我要把我们拉祜族的文化和技艺一代一代传下去。”拉祜牛腿琴区级传承人罗有先说:“现在国家来保护我们生活中的文物,我们要保护好,要传承下去。”拉祜族非遗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拉祜族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而罗娜茶、罗开发、罗有先……这些传承人,正是守护这份文化宝藏的“活字典”。在新时代,唯有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坚守,听到他们的故事,才能让拉祜族非遗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世界领略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接下来,我们还要开展非遗进社区、非遗进学校、非遗进军营活动,将在沧江园开展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物保护利用的浓厚氛围。”杨锦雯表示。(康传文)
临翔区:多举措织密防汛安全网 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入汛以来,临翔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从水库除险加固到全域防汛体系构建,多管齐下打响防汛“主动仗”,全力构筑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屏障。在小道河水库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开展固结灌浆、坝体高压旋喷灌浆及上下游坝坡平整修复等作业。这幅争分夺秒的施工图景,正是临翔区筑牢汛期安全防线的生动缩影。作为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的小(1)型水利工程,小道河水库的战略意义举足轻重。它不仅肩负着下游马台乡5个村委会0.57万亩农田的“解渴”重任,更是增强中山水库供水能力、保障临沧主城区“生命水脉”安全的关键枢纽。临翔区水库管理局局长张云昆说:“项目建成后,水库防洪保安能力和综合效益将实现质的飞跃,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将得到更坚实的保障。” 。据了解,临翔区今年计划实施小龙潭等1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自3月25日开工以来,已有10座水库工程破土动工,71%的开工率彰显着防汛攻坚的“临翔速度”,1300万元的已完成投资占累计投资的40%。张云昆介绍,当前各项施工正按节点稳步推进。下一步,将以“三关”(即压实责任把好进度关、精益求精守好质量关、警钟长鸣筑牢安全关)为抓手,确保工程如期交付,为汛期水库安全度汛加上“双保险”。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恢复蓄水库容933.77万立方米,为下游3.4939万亩农田灌溉及4.7850万名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撑起“防护伞”。在水库除险加固紧锣密鼓推进的同时,临翔区正以系统思维编织全域防汛“安全网络”:成立水旱灾害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5个专业工作组,构建起指挥高效、响应迅速的应急体系;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信息上报制度,让防汛“神经中枢”时刻保持灵敏状态;汛前已完成15座水电站、40座已建水库调度计划批复及5座在建水库防洪预案备案,为科学防汛奠定了基础。“明确40座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实战演练和技术指导;实施小型水库维修养护项目,为水库‘舒筋活络’;全天候激活雨水情监测预报系统,让水库运行状态尽在掌握;汛期严格执行‘零超汛限’管理,病险水库一律空库运行。”张云昆细数着防汛“组合拳”,每一项举措都直指安全核心。隐患排查层面,临翔区开展拉网式排查,对全区水利工程及山洪灾害领域进行 “扫描式”体检,建立隐患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储备编织袋3.33万条、坝桩1万棵、土石料1万立方米及多台抢险机械,打造随时“拉得出、用得上” 的应急物资库。监测预警方面,完成176个山洪危险区“地毯式”排查及预警系统升级维护,57个监测站点如同“千里眼”实时捕捉水雨情变化;更新公示水库、水电站及山洪危险区“三个责任人”,构建起责任明晰的防汛链条;今年已发送预警短信1927条,让风险预警跑在灾害前面。“‘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堤防不决口、设施不受冲击’,临翔区锚定这一硬核目标,将持续紧盯天气变化,严格落实‘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以‘时时在线’的战备状态打好防汛主动仗,用实干担当守护一方安澜。”张云昆表示。(康传文   李秀梅)
文明之光耀云岭丨全国文明村镇邦东乡邦包村——善治兴村 文化润村
今年,临沧市邦包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又接到了来自“农夫山泉”的绿茶生产订单。“去年,我们收到的订单数量是1000吨,超额完成200吨。今年的订单数一下子翻了一番。”合作社负责人杨远芹说。邦包村加大对古茶园的规范化管理力度,持续擦亮6200亩“古树茶”金字招牌,完成有机茶园认证9000亩,推动茶产业提档升级,邦包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去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6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32元。邦东云海 曾成坤 摄山路蜿蜒、溪水潺潺、茶园叠翠,行走在临翔区邦东乡邦包村,处处可见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基层治理有机融合的生动图景。立足资源禀赋,邦包村发挥资源优势,环绕茶山种植山茶、杜鹃等各类苗木,打造“茶山花海”;成立大树杜鹃山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打造“邦东黑蜜”特色品牌;逐步建成以邦东云海为核心,串联邦东大雪山、古茶园、澜沧江等景观的“观云海、探茶林、览江景”多元旅居产品体系。去年,邦包村吸引游客6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3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邦包村党总支书记李早勇说:“我们以壮大集体经济为着力点,带动村民组团发展的产业振兴路子成效初显。”邦包村党组织坚持以党建汇民心、聚合力,带领村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性组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持续改善乡风民风。邦包村采取生态安葬方式,全村丧葬火化率达100%,村级公益性公墓完工率达100%,有效保护了耕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红事”办客时间从平均3天缩短至2天以内,“白事”办客时间从平均5天缩短至2天以内,客事随礼金额控制在平均100元以内,有效减轻了村民的负担;聚焦乡村治理,培树文明新风,充分发挥网格长及网格员的触角作用,去年以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0余件,解决各类民生诉求120件;不断提升村民参与公益事业的主动性,村民主动出资参与改造提升党员活动室,自发清理河道20余次。在村民委员会驻地、在村文化活动广场和道路两旁,电子显示屏实时滚动、宣传橱窗实时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邦包村成立了理论宣讲、创文创卫、文化文艺、绿色环卫、关心关爱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党的政策理论宣讲、“五个普及”、乡村家长夜校、“一老一小”关爱帮扶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评选“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先后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史馆、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室等农村文化阵地。邦东乡宣传委员段存竹说:“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筑牢了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邦包村还组建了5支村民文艺队伍,定期开展文艺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民风淳的华丽蜕变。
临翔网
主办:临沧市临翔区融媒体中心 备案证编号: 滇ICP备20003619号-2
业务电话:0883-2124444 邮箱:lxqwxb@vip.163.com
技术支持:临沧指尖科技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高版本浏览器 1920*1080 分辨率浏览本站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3-2166326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83-2166326,举报邮箱:lxq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