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网
临翔网
临翔网
《光明日报》刊发云南省委书记王宁署名文章:让彩云之南成为青年人才建功立业的热土
7月7日《光明日报》刊发云南省委书记王宁署名文章《让彩云之南成为青年人才建功立业的热土》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勉励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7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全国学联二十八大的贺信中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近年来,云南省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一体推进青年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集聚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投身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坚持“诚心引才”,建立积极开放的青年人才引进机制。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开创发展新局面”美好蓝图,需要以人才为基础、以人才为动力、以人才为保障。我们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人才支撑工程,2022年以来,每年投入近8亿元用于“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围绕绿色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编制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实施“博士招引三年行动”,每年引进博士1500余名。出台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18条措施,在城市重点扶持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农村重点围绕发展“土特产”、乡村旅居、农村电商等扶持一批大学生返乡创业。近5年来,招募3.5万名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到乡镇服务,吸引103万名高校毕业生留滇就业。实施滇籍人才暖心回流工程,建设5个柔性引才基地,搭建112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214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实施“智汇云南”计划,加强与周边国家科技、医疗、文化等领域合作,举办3届腾冲科学家论坛,促成人才引进项目496个,先后引进6000多名外籍青年人才来滇创新创业。坚持“悉心育才”,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提供大力支持。青年人才处于创造力最佳时期,也大多处于事业起步之时,需要精准扶持、精心育苗。我们牢固树立“投资青年人才就是投资未来”的理念,把培养造就更多高层次青年人才作为长远之计,抓好青年人才全链条培养。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支持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25所高校,加强生态学、冶金工程、民族学、中药学等特色专业建设,开齐了南亚东南亚15个语种专业,在云南农业大学开设全国首个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着力培养与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相适应的专业人才。支持国内外知名“大院大所大校大企”来滇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创建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建设云南高等教育研究院;云南大学云南马来亚学院、昆明理工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获教育部批准,2025年开始招生。实施“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专项,累计遴选3513名优秀青年,给予50万元一次性工作生活补贴和最高100万元项目经费支持。深化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实施“彩云博士后”专项,累计招收博士后2360人。实施40个“组团式”人才带培项目,为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培养4000多名急需人才。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承担省重大科技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项目,2024年省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员中45岁以下科技人员占比超60%,青年人才在各行各业不断脱颖而出。坚持“精心用才”,为青年人才干事创业提供广阔舞台。当前,云南正深入实施现代化建设“3815”战略发展目标,迫切需要源源不断的青年人才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我们坚持以产聚人、以人兴产,出台人才服务产业发展10条措施,推动人才链与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贯通,为青年人才施展才华打造多元化应用场景。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牵头承担基础研究计划、参与建设重点实验室和各类研究中心,建成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3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贵金属、特色植物提取、种子种业、疫苗等6家云南实验室,组建铝基新材料产业等7家创新联合体。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面向全国高校、科研院所聘请240多名青年人才兼任企业科技副总,聘请140多名企业青年技术专家兼任高校产业导师,把人才、技术与产业“嫁接”起来,推动156项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转化效益超过1亿元。组建20个产业服务团,深入重大产业项目、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开展服务;选派552名金融特派员,为园区、企业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以人才之“智”推动产业之“兴”。坚持“真心爱才”,打造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和后发地区,云南更加渴望人才、倍加珍惜人才。我们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既办好干事创业的“关键大事”,也办好衣食住行的“关键小事”,让各类人才在云南干得安心、住得舒心、过得开心。出台支持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容错免责办法,为各类人才松绑减负,人才计划、人才项目分别精简82%和52%,把青年人才从职称评审、项目申报、“帽子”竞争等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在青年人才相对集中的高校、医院、企业开展试点,扩大人才评价、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改进经费预算、资金拨付、项目验收等制度。实施“人才安居三年行动”,建成人才公寓2万余套,保障2万多名青年人才安居乐业。全面推行“兴滇惠才卡”,为各类人才提供配偶就业、子女就学、医疗保障、交通出行、金融等20多项服务。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全省各级领导干部结对联系青年人才,常态化开展政策上门讲、意见上门听、服务上门办“三上门”活动,营造了全社会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活力所在、关键所在。我们将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才新高地和区域人才中心,诚心引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真心爱才,让广大青年人才在彩云之南这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热土上,成就个人梦想、践行科学报国、造福各族群众,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光荣业绩,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作者:云南省委书记 王宁)
临翔:纵深推进学查改 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临翔区聚焦主题、精准发力,一体推进学查改,在“实”字上下功夫,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担当作为实效,切实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澎湃动力。“以前办药品经营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涉及部门多,要跑好几个窗口才能办成,没想到现在进系统就可以同时办理,只用一个下午就搞定了,真是为我们的企业节约了很多时间成本!”近日,前来临沧市区政务服务中心申请开办药店的王先生对临翔区“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服务新模式赞不绝口。市民王先生的“点赞”,是群众对临翔区学习教育成果的认可。今年以来,临翔区各级党组织对照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问题清单、隐形变异的作风问题清单、基层“四风”10种隐形变异表现等方面,围绕群众关切,深入查摆自身作风问题,即查即改、立行立改,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优化办事流程、破解民生难题的实际行动——区发展改革局、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等部门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以跨部门联动提升服务效能,有力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群众办事环节不断简化、流程不断优化,实现40个主题事项“线上+线下”落地办理;建立选派助企服务员工作机制,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等部门选派助企服务员15名,以精准高效的服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解除后顾之忧;区委组织部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相关课程纳入全区乡科级副职干部任职培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暨“四类干部”培养班等,扣好履职的“第一颗扣子”……按照“学查改”一体推进要求,临翔区坚持将学习教育与思想淬炼、作风改进、实践成效紧密结合,在“学”上,坚持分层分类、提升实效,在“查”和“改”上,坚持真查实改、找准“病灶”。区四班子共查摆问题48条、区直66个参学部门查摆问题403条、10个乡镇(街道)党委班子查摆问题68条、879个基层党组织查摆问题2657条。临翔区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做到立查立改、即知即改。通过“定目标”“定措施”“定责任”“定整改时限”的方式抓实整改整治,构建“查摆问题、整改落实、跟踪问效、总结提升”闭环机制,在“实”字上狠下功夫,切实助推以学铸魂、以学促干。学习教育期间,区处级领导累计开展调研359人次,征求到相关意见建议64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127件;全区各级各部门累计开展开门教育207次,征求到相关意见建议322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852件,“一件事”主题办件39896件,“帮办代办”办件594件。实绩是最好的验证。临翔区以“实”字当头、“干”字为要,学习教育成果惠及群众——从程序繁琐到高效办成,从企业跑腿到助企上门,临翔区广大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精气神不断提振,临翔区高质量发展之路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临翔区委宣传部   临翔区融媒体中心)
帮扶不是替代,而是点燃本土火种——武汉与临翔两所小学的携手故事
“我想成为让家乡发光的‘电气魔法师’!”近日,从华中科技大学研学归来后,临翔区蚂蚁堆乡蚂蚁堆中心完小四(1)班拉祜族学生许东涵在日记中写道。此次“走出大山看世界”之“华翔情深·大山里的科学梦”主题研学暨画展活动中,10名蚂蚁堆中心完小学生代表走进华中科技大学,深度融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班级,与结对伙伴同学习、共生活,入住附小家庭体验城市家庭教育。孩子们在湖北省科技馆惊叹前沿科技,在国家建筑科技馆感叹古建筑魅力,在主题画展中用152幅作品搭建“千里艺术桥”。2022年,华中科技大学国内合作办公室、基础与继续教育管理办公室、附属小学与临翔区挂职干部等积极交流、互动,建立了工作指导机制,制定了《临翔区蚂蚁堆中心完小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启动“骨干校长挂职计划”,连续三年每年选派一位附小教师赴蚂蚁堆中心完小担任挂职校长。三任挂职校长积极推动教师培养计划,通过“青蓝工程”结对、常态教研、赛课指导等“师资造血”机制。3年间,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还派出12批次送教团队开展教育帮扶,进行送教课33节、教研活动17场、专题报告15场,受训教师800余人次。面对乡村科学教育“缺师资、少资源、无场地”的困境,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联动高校院系打出“乐知课堂”破冰、夏令营启蒙、实验室筑基、创意实践开花等组合拳。其中,每年暑假,华中科技大学各院系派出23批次科普教育实践队到临翔区、蚂蚁堆中心完小开展科普教育和兴趣培养等活动,受益学生1000余人次。3年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还致力于撬动大学全域资源,构建帮扶“同心圆”。在华中科技大学援临干部的积极支持下,累计协调捐赠资金超480万元,改造校园运动场、学生食堂、修建学生宿舍浴室等。组织校友和企业捐赠图书、校服、实验设备,华科大附属协和医院免费救治先天性血管瘤学生。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12个班级还与蚂蚁堆中心完小“手拉手”,共办线上诗会、同听院士科普,书信往来跨越3000里。多名华科大退休教授走进蚂蚁堆中心完小课堂。三年深耕,蚂蚁堆中心完小师资迅速成长。仅2025年上学期,有1名教师获临沧市“学科带头人”,7名教师获市区级“骨干教师”称号,1名教师获2025年“临翔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名教师策展“大山里的科学梦”版画作品获赞誉。蚂蚁堆中心完小教师获各级各类赛课一、二、三等奖十余人次。从“薄弱校”蜕变为“绿美校园”省级标杆,蚂蚁堆中心完小美育教学案例入选云南省教育厅第六批校内“双减”典型案例,教育部网站专题推介蚂蚁堆中心完小“五育并举”的经验与方法。“我想考进华中科技大学,将来建设家乡!”许东涵说。正在建设的科普实验室,已是他和同学们经常仰望的科学灯塔。
省级非遗工坊再+1 临翔普粹茶叶普洱茶制作非遗工坊授牌
7月11日,临沧市非遗保护中心与临翔区非遗保护中心联合为临沧普粹茶叶有限公司举行“云南省第二批省级非遗工坊”授牌仪式,标志着该公司凭借“普洱茶传统制作工艺”正式跻身省级非遗工坊行列。临沧普粹茶叶有限公司此次入选的“临翔普粹茶叶普洱茶制作非遗工坊”,其核心传承的“普洱茶传统制作工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当地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该工坊多年来致力于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的保护与活化,通过“公司+工坊+传承人”模式,既保留了手工杀青、揉捻、晒青等古法工序,又结合现代市场需求创新产品形态,让百年技艺在当代焕发新活力。授牌仪式上,市非遗中心负责人表示,省级非遗工坊的认定与授牌,是对企业传承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肯定。未来,相关部门将持续支持工坊建设,推动非遗技艺与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深度结合,让普洱茶文化成为临沧特色产业名片。 临沧普粹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普洱茶传统制作工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普国忠则在仪式上表示,将以此次授牌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技艺传承体系,培养更多年轻传承人,同时通过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原料种植与生产加工,实现非遗保护与经济增收的双赢。此次授牌不仅为临沧非遗保护工作注入新动力,也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彰显了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理念。(李桂萍   高   琳)
临翔:《民营经济促进法》宣传解读进企业 赋发展
近日,区工商联、区司法局联合云南志巅律师事务所,走进企业开展《民营经济促进法》宣传解读活动,精准对接企业法治需求,有效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临沧分部,宣讲人聚焦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对重点条款进行详细解读,并结合具体案例和司法实践作延伸解读,通俗易懂地阐述了法律条款如何在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发挥作用,让大家对《民营经济促进法》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今天听了讲座,了解到民营经济促进法在市场平等准入、公平竞争等方面做出的明确规定。这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一定会认真学习掌握这些法律知识,做到守法经营,为大众提供更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一心堂临沧分部运营部经理王莉说道。活动现场,区司法局普法工作人员还向企业管理层及员工代表发放了《民营经济促进法》、《民法典》及公证服务指南等法治宣传资料300余份。此次活动是区工商联、区司法局主动服务企业、推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具体行动。下一步,各相关部门将持续联动各方力量,不断创新形式,推动惠企法律法规精准直达,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注入法治动能。“我们将采取专题培训入企宣传、上门服务等形式,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民营经济促进法》。引导全区广大民营企业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弘扬企业家精神,坚持合法经营、诚信经营、依法维护企业自身权益,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临翔。”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陆元说。(赵菁菁  康传文)
临翔网
主办:临沧市临翔区融媒体中心 备案证编号: 滇ICP备20003619号-2
业务电话:0883-2124444 邮箱:lxqwxb@vip.163.com
技术支持:临沧指尖科技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高版本浏览器 1920*1080 分辨率浏览本站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3-2166326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83-2166326,举报邮箱:lxqwwxb@163.com